在新时代背景下,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,龙安区始终坚持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完善信用监管机制,提升信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,营造浓厚社会诚信氛围,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,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
以“信”为基,建立新型监管机制。坚持把信用监管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,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,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,衔接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。一是积极推行信用承诺制创新事前监管。严格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,梳理龙安区行政许可事项信用承诺制清单341项,简化审批流程,提高行政效率,规范政府行为。加强各行业准入前诚信教育,提升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。二是深入开展信用分级分类强化事中监管。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、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,在市场监管、劳动保障、道路运输、大气污染防治、城市管理、政府采购、教育、水利、农业、税务、市场监管等45个行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,根据信用等级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,推进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抽查检查与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相结合,对风险低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并实行守信激励,对风险高的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并实行严管。三是构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做好事后监管。严格落实《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》等要求,依法依规加大信息公示力度,为政府部门、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信用报告查询,不断加大守信激励,稳慎推行联合奖惩。截至目前,在政府采购、审批备案、评优评先、环境保护、税务、食品药品、水利、能源节约等22个领域开展信用报告核查,为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信用监管、激励奖惩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以“用”为本,推动实体经济发展。坚持把信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,加大信用领域应用,扎实推进信用理念、信用制度、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。一是提升信用修复服务质效。建立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“两书同达”工作制度,在区政府执法部门之间推广“一处罚一告知”事项,完善执法流程,按照“谁处罚谁提醒原则”,积极提高企业诚信行为。定期梳理行政处罚信息,将已满最短公示期、可进行信用修复企业名单推送给相关处罚机关,及时征求信用修复决定意见,符合修复条件及时告知,帮助失信市场主体重塑信用。制作《企业信用修复手册》等宣传折页,提升市场主体信用修复知晓率和参与度。二是强化信用融资服务方式。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,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,成立融资工作专班,构建政银企协同机制,帮助755户市场主体通过平台申报融资需求,积极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,强化涉企信息归集共享,精准绘制企业画像,金融机构利用平台上的信用信息,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精准评估,提高贷款审批效率。目前,已向银行推荐企业541户,银行已授信231户。三是不断拓展信用惠民服务领域。推动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公共服务领域信用惠民工作,持续拓展在审批服务、住宿、旅游、税务、就医就诊等18个领域,以信用为基础的联合激励措施,为群众提供优惠、便捷的服务,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以“宣”为引,营造浓厚诚信氛围。一是组织全区各单位利用“3·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”“6·14信用记录关爱日”等重要节日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活动,日常开展诚信宣传进机关、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校园等“十三进”活动80余次,在公益广告屏、各企事业单位固定宣传屏循环播放诚信公益广告,累计制作并使用展板、条幅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。二是建设全市首家龙安诚信主题公园,园内通过诚信文化宣传展示标牌、宣传栏、诚信文化石等,进一步在辖区普及信用文化知识,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树立诚信意识,营造“人人讲诚信、事事守信用”的浓厚氛围。
下一步,龙安区将继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不断完善信用体系框架,强化信用信息应用,创新信用监管和服务机制。同时,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,推动区域信用体系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,为龙安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。